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见习记者 吴馥梅
据新华社消息,瑙鲁政府当地时间15日发布声明,宣布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外交关系”。消息一出,全网网友都在关心:瑙鲁,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从地理角度看,瑙鲁坐落在中太平洋的赤道附近,陆地面积仅21.1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型机场,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
这么小的国家,岛上民众的生活是怎样的?连日来,潮新闻记者与去过瑙鲁的杭州游客、研究者等聊了聊。他们表示,尽管瑙鲁小而远,但看到不少商品、建设者均来自中国,他们表示,中瑙两国复交后,瑙鲁会更好发展。
瑙鲁海景。受访者黄朔 拍摄
中国游客亲历瑙鲁生活
曾到过瑙鲁的旅游博主“淘米的世界”(简称淘米),来自浙江杭州。他对瑙鲁的第一印象是“小”,“开车绕岛一周只需要半小时。”
“要是想去旅游,必须要提前定酒店,不然不给办理签证。” 淘米表示,瑙鲁一共只有两家较老旧的酒店,至今保留着上世纪90年代的装修,其中一家只有十五间房,另外一家大概有三四十间房。
瑙鲁磷矿加工厂。受访者黄朔 拍摄
确实,瑙鲁岛陈旧的设施,与拥有白沙滩、美丽风景反差强烈。因为没有垃圾回收处理站,森林里被废弃的卡车已经生锈,垃圾堆如山的露天垃圾场,即使磷矿加工厂设备也锈迹斑斑……
森林里废弃的汽车。受访者黄朔 拍摄
这些也似乎记录着瑙鲁曾经的繁华,但至今已经过去很久了。
陈了并不完善的基建,在瑙鲁生活过3个月的大连市民黄朔,对当地“美食”留下了深刻印象。据他介绍,在瑙鲁赶海,半小时就能捡到三桶海胆,至少40斤。此外还有海参、大章鱼等海鲜。而本地人并不喜欢吃这类海鲜,所以数量“泛滥”。
“如果想吃鱼了,就可以租一条渔船出海,黄鳍金枪鱼、鲨鱼、海豚等都有可能捕到,也能捕海鸟。”黄朔告诉潮新闻记者。此外,瑙鲁人会用扩音器模仿鸟叫声吸引海鸟,然后再用大网捕鸟,“他们喜欢将海鸟放在油里煎着吃。”
尽管瑙鲁渔业资源丰富,但是捕捞能力却十分有限。据外交部官网消息,当地渔业收入更多还是来自外国渔船的捕鱼许可证费,每年大约有600万-800万澳元。
而对瑙鲁人而言,除了靠海吃海,他们也保留着传统烹饪方式“地坑烧烤”。烧烤食材就地取材,黄朔也曾多次参与其中。他称,这是瑙鲁人招待朋友的民间“国宴”。当地民众将肉块用锡箔纸包好,放到泥坑里,加上香蕉、椰子、芭蕉叶,再盖上毯子,在毯子上用炭火烤制食物。
超市、餐馆几乎都是中国老板
几十年来,虽然中间有外交波折,但是中国与瑙鲁之间的经贸往来却不少,也有多名中国商人定居。
“瑙鲁的超市、餐馆大多由华人经营。餐馆主营适合‘打工人’的中国快餐,比如炒面、盖浇饭。”淘米向潮新闻介绍,餐馆规模不大,一般都是在普通平房内摆上塑料桌椅,但客流量还不错。
让淘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份鸡腿饭约65元,10个鸡蛋要45元。就餐中,一位华人老板向淘米解释,因为瑙鲁所需物资几乎全靠进口,物价堪比发达国家,也正因此,性价比高的小馆子更受本地人欢迎。
一家中国人在瑙鲁经营的超市。受访者黄朔 拍摄
同样昂贵的,还有机票。瑙鲁只有一家航空公司,进出只能乘坐该航司航线。比如,游客反映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前往瑙鲁,全程约4个小时,机票价格高达4000元。
此外,当地多数家庭经济来源都靠打零工,还需养四五个孩子。“瑙鲁物价很高,但是当地居民收入并不高,一个月收入也就两三千人民币。”淘米表示。
瑙鲁民居。受访者黄朔 拍摄
除了经营超市、餐馆之外,在当地基建中还有不少中国人的身影。
目前,中国在瑙鲁有两个基建项目分别是艾沃港码头升级改造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艾沃港码头燃油管道项目于2023年9月交付,便利当地物资进口。据媒体报道,自此瑙鲁所需进口油料可通过管道在海上直接接卸上岸,不必再像过去一样逐桶搬运。
与中国“复交”,瑙鲁有何期待?
瑙鲁全岛60%曾被磷酸盐覆盖,国民经济依靠出口磷矿曾富裕一时。但由于完全依赖开采、售卖磷矿。
上世纪90年代起,岛上磷酸盐产量日趋枯竭后,瑙鲁经济一落千丈。据新华社报道,瑙鲁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5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如今瑙鲁发展主要依赖国际援助。
“原本瑙鲁政治偏向主要看执政党能从哪里获得更多好处,新上任执政党达成共识,以国家利益为重。这才有了瑙鲁与台湾再次‘断交’这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秦升向潮新闻记者表示,从“摇摆”的外交关系可以看到,瑙鲁政治立场、外交举措容易受利益驱使,存在一定投机性。
究其原因,秦升分析,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南太平洋岛国,医院、交通等基建日益完善,经济发展取得大进展,这些都让谋求产业转型、缓解外援依赖的瑙鲁有所期待。
“瑙鲁急需合作伙伴帮助建设公路、港口等社会基建。”秦升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其实中交集团承建的瑙鲁艾沃港码头项目,投用后将会是全岛最大的贸易码头,瑙鲁人从中看到中国愿意帮助他们的善意。
瑙鲁是全球最小的国家之一,经济薄弱。而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发展,助力瑙鲁薄弱的基础设施、产业建设,让岛民过上更好生活。
“我对中国和瑙鲁的关系抱有很高期望。”1月17日,瑙鲁法律执业人士乔舒亚·斯科蒂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我赞成我国政府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这很好!”当天,瑙鲁人萨拉比向新华社表示,她欢迎更多中国人来玩。“China, Nauru, we are one(中国,瑙鲁,我们在一起)。”
“感受到中国带来的善意,相信未来,瑙鲁人不会再摇摆。”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如何让国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依然瑙鲁面临的最大难题。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她表示,中国和瑙鲁实现复交之后,双方会本着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原则开展各领域的合作。“我们不会为合作领域设置任何限制,开展什么合作需要双方来商谈和确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
